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 > 我为航天员开舱门——记神舟十九号开舱手冯毅

我为航天员开舱门——记神舟十九号开舱手冯毅

2025年04月30日75384

  新华社酒泉4月30日电 题:我为航天员开舱门——记神舟十九号开舱手冯毅

我为航天员开舱门——记神舟十九号开舱手冯毅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华社记者李国利、米思源、李明刚

  4月30日,东风着陆场,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落入大地怀抱,一个橙红色的身影从直升机上一跃而下,径直向返回舱冲去。

  他就是本次返回任务的开舱手冯毅。返回舱着陆后,就是他负责上前打开舱门,迎接航天员回到地球。

  在返回地球的过程中,返回舱与大气发生摩擦,外壳产生高温,导致舱内气压增大。

  冯毅必须争分夺秒。

  开舱,首先要泄压——这是开舱的关键一步。泄压太快,航天员身体适应不了,泄压太慢,又会耽误航天员宝贵的出舱时间。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冯毅说,为了找到“匀速泄压”的感觉,他一个动作一天要反复练习上百次,练成了肌肉记忆。每次提起“泄压”“开舱”,他总忍不住脖子前倾,将耳朵侧向前方,这是他泄压时贴近平压气阀、感知压力变化的习惯性动作。

  双手紧握开舱手柄,逆时针方向转动140度,随着冯毅缓缓打开返回舱,神舟十九号航天员再一次呼吸到地球的新鲜空气。

  安全、顺利,这是航天搜救人最质朴的职业追求。

  东风着陆场约1.3万平方公里,涵盖戈壁、沙漠、山地等多种地形,大风、扬尘等恶劣天气也时有发生。地域广袤,需要乘直升机搜救,冯毅就练抗眩晕、练索降;地形复杂,返回舱有陷入流沙、淤泥的可能,冯毅就从零开始学工程机械操作;涵盖水域,有水下作业的可能,冯毅就学潜水……

  从神舟十二号开始,冯毅已经连续八次参加载人飞船搜救回收,三次承担开舱任务。对他而言,“完成”只是基本要求,“完美”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抵近”。

  一片湿巾,就是冯毅为追求完美准备的特殊物品。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时,返回舱以直立姿态落地。这是最理想的着陆状态,但舱门向上,开舱时沙尘会落入舱中,影响舱内环境。

  注意到这点,到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时,冯毅特地准备了一片湿巾,用来擦拭舱门处的沙尘。自此,湿巾也成了冯毅的开舱“必备品”。不仅是湿巾,切伞刀、照明灯、索降手套……每一样物品都是冯毅从几十件同类产品中一点点试出来的。

  天地归途,开舱手是航天员在返回舱开舱后见到的第一个人。

  “你们辛苦了,欢迎回家。”开舱后,冯毅第一时间向神舟十九号航天员送上祝福。

  扎根大漠19年,冯毅说,虽然开舱手只是航天事业中一颗很小的螺丝钉,但一颗螺丝钉也有一颗螺丝钉的价值,拧在哪里,就在哪里闪闪发光。

【责任编辑:焦鹏】
    阅读下一篇: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财经简讯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jjx.daiweicd.com/post/11574.html

              “我为航天员开舱门——记神舟十九号开舱手冯毅” 的相关文章


              Fatal error: Allowed memory size of 134217728 bytes exhausted (tried to allocate 28672 bytes) in /www/wwwroot/dw36.com/zb_system/function/lib/thumb.php on line 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