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发现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全新演化现象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天文学系王挺贵教授研究团队,近期对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AT2023lli进行了多波段高频次监测。他们发现,光学紫外光变曲线峰值之前出现了迄今为止最显著的“鼓包”特征,并发现X射线呈现出“间歇性”辐射的特征。这些演化新特征,为揭示此类事件的物理过程提供了重要线索。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天文期刊《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颗恒星偶然运动到星系中心大质量黑洞附近时,会被黑洞强大的潮汐力所撕裂并被吸积。这一过程中会产生多波段电磁耀发,时间持续几个月到几年。这种现象称作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TDE)。TDE发现后,科研人员需要利用地面与空间望远镜对其及时开展观测,获得测光和光谱演化信息,进而推断发生的主要物理过程及黑洞参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以往发现的TDE,其光变曲线都呈现出较为光滑的“快上升,慢下降”的趋势,但AT2023lli却是个“异类”。光学监测结果显示,它在光变上升早期出现了一个很强的“鼓包”。该“鼓包”持续了近一个月,与主峰的时间间隔长达两个月之久——这是截至目前TDE中最为明显且时间间隔最长的“鼓包”。研究团队通过分析多波段光变曲线推测,如此奇特的光学“鼓包”很可能由恒星被撕裂后的碎片在广义相对论效应下发生撞击引起。此外,双星系统被黑洞撕裂也是一种可能性,两次撕裂过程分别产生了“鼓包”和主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研究人员在第一种图像下,对X射线延迟于紫外光学辐射并出现“间歇性”辐射的现象给出了解释。研究团队认为,碎片流撞击除了产生“鼓包”之外,还产生了外流抛射物。这些物质遮蔽了吸积盘内区,并吸收了软X射线光子,通过再处理过程转化成紫外光学辐射。由于遮蔽物质分布不均匀,使得X射线“泄漏”出来,同时,又因为物质围绕黑洞运动,导致了“间歇性”特征。(记者吴长锋)
【责任编辑:周楚卿】
阅读下一篇:
“中国科大发现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全新演化现象” 的相关文章
从品牌上看,海尔智慧楼宇表现亮眼,做到了18.56%的增速。为何海尔能实现高速发展?其实,从中国制冷展现场就能窥见一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4月8日,2024中国制冷展在北京开幕,来自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的1006家参展商将展示最新前沿技术及产品。期间,在行业专家的共同见证下...
新华社北京4月25日电(记者张漫子)颅内植入一片牵着柔软细丝的小小薄膜,绑住双手的猴子就能仅用“意念”控制机械臂,抓住“草莓”。这是4月25日亮相2024中关村论坛的一幕。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北脑二号”,填补了国内高性能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的空白,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猕猴对二维运动光标的灵巧脑控。...
今年五一小长假,滴滴预测打车需求相比节前上涨约35%,三线至五线城市打车需求将上涨50%。很多乘客将陆续踏上返乡、出游、探亲的旅程,司机师傅们还在坚守服务,认真护送每一段旅程的安全到达。为致敬司机师傅们的辛勤付出,滴滴将发放超3亿元司机奖励,同时开展一系列节日司机关怀行动,努力服务好司机师傅们!...
新华社兰州4月28日电 题:记者手记:119号元素,我们在等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华社记者张泉 “我们正在加紧开展119号元素的合成研究攻关。”甘肃兰州,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科研新动向格外引人注目。 什么是119号元素?为什么要合成这一元素?记者日前随中国科学院在...
山西联通晋城市政法行业部客服经理王芳,主要负责晋城市重要客户通信服务,始络对工作秉承“专业扎实、勤奋敬业”的作风,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联通好服务、用心为客户”的理念,积极做好每一项工作,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力量。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团队,利用“自底而上”的量子模拟方法,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光子的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态,为高效开展更多、更新奇的量子物态研究提供了新路径,助力推进“第二次量子革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备受学术界关注,处于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态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