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 > 记者手记|“蛟龙号”首个国际航次 中外科学家携手探深海

记者手记|“蛟龙号”首个国际航次 中外科学家携手探深海

2024年09月14日50073

  新华社“深海一号”9月14日电 记者手记|“蛟龙号”首个国际航次 中外科学家携手探深海

记者手记|“蛟龙号”首个国际航次 中外科学家携手探深海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华社记者王聿昊

  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自8月10日起航以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已在西太平洋海域完成18次下潜任务,搭载包括8名外籍科学家在内的十余名中外科学家探索深海。

  这是“蛟龙号”的首个国际航次,也是“蛟龙号”首次搭载外籍科学家下潜作业。国际航次如何筹备?航次期间有哪些国际合作故事?记者在“深海一号”科考船上进行了采访。

  据航次首席科学家、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副主任许学伟介绍,本航次是“数字化深海典型生境”大科学计划下的首个国际航次。该计划由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牵头,获得全球39个国家支持和参与。“根据大科学计划的总体部署,我们从2022年起谋划开展系列国际航次科考。这些航次从谋划阶段就是国际化、系统化的。”

  这是结束下潜返回“深海一号”船后甲板的“蛟龙号”(2024年9月11日摄)。9月11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维嘉海山完成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最后一个潜次下潜作业。新华社记者 王聿昊 摄

  2023年下半年,国际航次进入正式筹备阶段。“我们与国际科学家开展了3次研讨会,研究航次细节。在今年4月的2024联合国‘海洋十年’大会上,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对本航次进行专题推介,并与国际科学家就航次科学目标、工作任务、参航人员等充分沟通,最终组建了参航团队。”许学伟说。

  本航次的外籍科学家来自加拿大、西班牙、墨西哥等8个国家。作为航次实施单位,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提前编制了中英双语的参航工作手册,全面介绍任务安排、下潜注意事项、调查作业要求、船上起居生活等细节。航渡期间船上常态开展的“深海大讲堂”学术讲座活动也全部以英语进行。

  来自哥伦比亚的科学家海梅告诉记者,此前他有点担心搭乘“蛟龙号”下潜时的交流问题,但让他惊喜的是,潜航员早早做了功课,他们对深海生物和海洋环境等专业知识非常熟悉。“潜航员还带了实时翻译设备下潜,但我们沟通很顺畅,没有用到它。”

  在“蛟龙号”下潜阶段,每晚7点中外科学家都会齐聚一堂,观看、讨论当天下潜时拍摄到的海底视频。“我虽然研究生物分类,但对很多海底生物并不熟悉。通过与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共同讨论,我们形成了对深海生物的完整认识。”来自西班牙的科学家安德鲁说。

  2024年9月11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维嘉海山完成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最后一个潜次下潜作业。科考期间,“蛟龙号”在西太平洋海域完成了18次下潜作业,搭载十余名中外科学家探索深海。新华社记者 王聿昊 摄

  这是船上国际合作的一个缩影。一起讨论作业任务,一起安装作业工具,一起处理下潜采集到的样品,一起编写下潜科学报告,共同参与船上实验室值班工作……航次科考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跨国界的交流合作。“我们始终坚持中外科学家共同参航、共同下潜、共享样品、共享数据,共同开展合作研究,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许学伟说。

  9月初,科考队还与青岛、香港的中小学生开展视频连线科普活动。多名外籍科学家主动为两地学生录制科普视频,介绍海底结核等矿产资源及海参、珊瑚、海绵等海底生物的科学知识,热情解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

  “经过一个多月的海上工作和生活,中外科学家以及潜航员、工程师早已融为一个团队。”航次首席科学家助理、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正高级工程师高翔说。

  关于未来的国际航次科考,许学伟表示,根据“数字化深海典型生境”大科学计划安排,“蛟龙号”将在印度洋开展第二个国际合作航次,开展深海热液区生物多样性与环境调查,期待与各国学者在深海领域共同探索、共享成果。

【责任编辑:赵文涵】
    阅读下一篇: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财经简讯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jjx.daiweicd.com/post/4746.html

              “记者手记|“蛟龙号”首个国际航次 中外科学家携手探深海” 的相关文章

              专利产业化促中小企业成长

              专利产业化促中小企业成长

                中小企业联系千家万户,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国家知识产权局与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近日联合印发了《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以专利产业化为主线,采取“普惠服务+重点培育”相结合的方式,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增...

              科技美学与智慧体验融合 华为太空表正式发布

              科技美学与智慧体验融合 华为太空表正式发布

                去年5月,华为WATCH 4 Pro正式发布,在外观设计、智慧健康、智慧体检、卓越性能上迈出新步伐,将科技美学与智慧体验融合,成为腕上智慧健康守护专家。尤其是在外观上,用星球科技美学设计理念,创新性搭载航天级钛合金表壳、球面蓝宝石玻璃,配合星球表盘,完成了科学工艺与未来美学的融合。图片来源于网络...

              年轻人流行上支付宝“考证” 超15万人已完成职业技能认证

              年轻人流行上支付宝“考证” 超15万人已完成职业技能认证

                近日,150位在校大学生和职校生等年轻人来到位于杭州的蚂蚁A空间,参加了一场特别的职业技能等级认证考试。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是支付宝作为人社部授牌的社会评价组织之一,首场面向社会公众举行的《数字化解决方案设计师|四级》等级认证考试。考试通过并获得证书12个月内,且满足在杭累...

              抓住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机遇

              抓住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机遇

                风电叶片,经过切割、分拆、处理,可分离出玻璃纤维用于再生产;废旧手机,每拆解1000万台可回收超120公斤黄金、87吨铜……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有可为。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前,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共识。对我国而言,发展循环经济需求迫切、空间广阔。一方...

              华为陈帮华:家庭、园区网络迈入万兆 推动各行业加速迈向智能时代

              华为陈帮华:家庭、园区网络迈入万兆 推动各行业加速迈向智能时代

                近日,在2024中国光谷·光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期间,华为全面展示了全光园区、行业光通信网、光纤感知、光接入、光传送等领域的多款新品和解决方案。华为光产品线总裁陈帮华也在大会高峰论坛发表演讲,他表示,光产业进入F5G Advanced(简称F5G-A)代际,全面向“全光万兆”和“高品质运力”...

              “天地共播一粒种”活动再启 青少年将与航天员同养斑马鱼

              “天地共播一粒种”活动再启 青少年将与航天员同养斑马鱼

                随神舟十八号飞向中国空间站的4条斑马鱼,正在经过特别设计的“太空水族箱”中畅游,这也是国内首个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在太空养鱼,与地面有什么不同?昨天,2024年度“天地共播一粒种——青少年与航天员一起养斑马鱼”科学教育活动启动,学生代表现场领到了空间站“同款”斑马鱼,接下来,他们将设计开展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