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债券 > 美债巨震 全球传统避险资产迎来信任重估

美债巨震 全球传统避险资产迎来信任重估

2025年04月15日72701

  近期,美国国债市场表现出与以往避险逻辑截然不同的走势。4月4日至11日,10年期和30年期美债收益率分别上行38.33和38.66个基点。

美债巨震 全球传统避险资产迎来信任重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析人士表示,本轮美债收益率上行不仅受到通胀预期上升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更与高杠杆“基差交易”踩踏、市场流动性压力显现密切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美债当前正面临结构性压力,既要承受地缘风险与财政博弈,又要在通胀与流动性之间取得平衡。随着经济预期波动和政策分歧加剧,全球对美债的信任度也在悄然重估。

  谁在抛售?

  近期,全球资本市场因美国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引发避险情绪升温,但作为传统避险资产的美债却未能获得支撑,反而出现价格下跌、收益率大幅上行的情况。

  本轮美债收益率上行始于市场对美国政府可能再度加征关税的担忧。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贸易伙伴征收所谓的“对等关税”措施,引发市场对中长期通胀预期的重新定价。在此背景下,投资者纷纷调高对未来利率路径的预期,抛售中长期国债,推动美债收益率快速攀升。

  密歇根大学最新的通胀预期显示,消费者对未来一年的通胀预期飙升至6.7%,为1981年11月以来最高,远高于3月的5%;对五年期通胀的预期上升至4.4%,较3月增加0.3个百分点,是自1991年6月以来的最高值。

  不过,通胀预期似乎不能解释如此大幅度的美债收益率上行。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伟表示,美国公布“对等关税”后,市场认为美国经济衰退的概率提升,而且美国股市下行,按照传统逻辑,美国长端国债收益率存在下行压力。衰退会导致美债收益率下行,通胀会使美债收益率上行,这使得美国短端国债收益率难以下行,而长端国债收益率受未来经济预期影响,大幅上行压力应该可控,但目前上行远超预期。

  也有市场观点认为,近期美债价格下跌与海外资金抛售有关,尤其是部分外国投资者的大规模减持加剧了收益率上行压力。但多数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尚无关键性证据表明外资抛售是美债大跌的主因。

  兴证宏观研究部门则认为,由于难以获得实时交易数据,市场尝试通过收益率变动的时间节点来推测资金动向。分析人士注意到,本轮美债收益率的快速上行主要集中在两个交易时段:一是4月7日和8日纽约市场开盘后,二是4月9日东京市场开盘后。由此判断,本轮抛售压力很可能主要来自美国本土投资者以及日本地区的资金。

  渣打财富管理部门则认为,从宏观角度来看,一些新兴市场央行为了稳定本币汇率,在美元走强压力下适当减持美债、释放美元流动性,属于合理且可预期的操作。这类行为更多是出于本国政策考量,尚未对整体美债市场构成系统性冲击。

  作为全球最大、流动性最强的金融市场,美国国债市场每日交易规模接近9000亿美元。按此体量计算,即便其他国家在一个月内减持500亿美元美债,平均每天也仅涉及25亿美元的抛售规模,几乎不会对整体市场构成明显冲击。因此,近期美债收益率的大幅上行,难以单纯归因于外资减持。当前市场对于收益率飙升的具体成因尚无明确共识,但业内普遍认为,更可能的诱因来自美国本土资金层面的结构性调整。

  遭遇强平

  除基本面因素外,本轮美债收益率飙升亦受到技术性交易的影响。市场人士表示,部分大型机构此前采用所谓“基差交易”策略——即同时买入美债现券、做空国债期货,试图赚取到期价格收敛的利差。但在收益率快速上行的行情下,该策略出现大幅亏损,引发被动平仓。

  一位资深市场人士向上海报记者解释,基差交易就是当发现国债现券比期货便宜,就买入现券,卖空期货;等到交割日,两者价格趋同,再同时卖出现券、买回期货,赚这两个价格的收敛差。通常这个差价不大,但华尔街对冲基金会加很多倍杠杆,靠“以小博大”稳定套利,就像在市场里“搬砖”。

  这个策略假设的是,现券和期货之间的基差是短期的,不会长期扩大。但在流动性危机、供需失衡、政策预期突变等情况下,这个假设容易失效,从而引发剧烈波动甚至“踩踏”。

  近期,由于美债现券价格大幅下跌,而期货价格下行幅度相对有限,导致两者之间的价差(即“基差”)反而扩大,套利逻辑失效。部分机构无法承受亏损压力,被迫同时平掉现券和期货头寸,形成市场“双杀”局面,加剧美债抛压,放大了长端收益率的上行幅度。

  “我们认为,美国债券市场投资机构普遍会加杠杆,而一旦债券收益率上升,债券价格下跌,就容易引发负反馈。基差交易与美债收益率上升之间会存在相互负反馈,这会在交易层面放大美债收益率的波动。”张伟说。

  考验更在后面

  分析人士表示,此轮美债收益率大幅上行的背后,也是避险资金与风险资产同步遭遇流动性抽紧所致。在恐慌情绪下,投资者倾向于“卖什么都行,只为拿到现金”,所以出现美股、美债等核心资产齐跌的现象。

  平安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刘璐认为,尽管流动性紧张已有显现,但与2020年相比,本轮冲击的广度和深度仍属温和。截至目前,联邦基金市场运行平稳,美元拆借利率未出现大幅飙升,货币市场交易正常,整体流动性尚未传导至金融系统核心层面。

  回顾2020年3月,彼时美债市场流动性问题持续近十日,并最终触发美联储紧急降息和重启QE(量化宽松政策)。当前市场尚未达到这一极限程度,因此是否需要类似级别的政策干预仍需进一步观察。

  美债收益率的快速上行,正为美国政府带来新的政策压力。分析人士认为,关税担忧令市场避险情绪升温,美债价格不涨反跌、收益率反而飙升,抬高了融资成本,削弱了政策效果。若这种情况持续,或将加剧白宫内部对于关税战略的分歧与博弈。

  美债市场当前的困境也是经济和市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多位市场人士称,债务积累、债券市场流动性下降、安全性担忧、波动性上升等都考验着美债市场的韧性。

  一方面,美国政府近年来频繁使用金融制裁工具,削弱了美债“绝对安全”的传统认知;另一方面,地缘政治冲突和对盟友的不稳定政策,正在动摇国际投资者对美元资产的信心。同时,美联储在通胀与流动性之间的政策掣肘加剧,美债的宏观不确定性显著上升。对于持有大量美债的国家而言,这既是风险敞口,也是一场对全球金融格局演变的提前应答。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财经简讯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jjx.daiweicd.com/post/11080.html

“美债巨震 全球传统避险资产迎来信任重估” 的相关文章

5家保险资管申报11单交易所ABS 总规模近200亿元

5家保险资管申报11单交易所ABS 总规模近200亿元

  资管资产化业务正在稳步推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自2023年10月获批交易所资产证券化(ABS)及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业务试点以来,5家保险资管公司已累计向沪深交易所申报11单ABS项目。申报的项目中,已有类REITs、持有型不动产ABS现身。图片来源于网络,...

稳增长推进 前2个月地方债发行规模同比大增

稳增长推进 前2个月地方债发行规模同比大增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陈燕青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根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前2个月,全国共发行地方债券287只,发行总额18632.9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增长,发行规模为近三年来新高。业内认为,地方债发行提速总体有利于稳增长、补短板、激发地方经济活力。图片来源于网...

国有大行新一轮注资在即?特别国债5000亿“补血”要来了

国有大行新一轮注资在即?特别国债5000亿“补血”要来了

  国务院总理李强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拟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支持国有大型商业补充资本。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第一财经表示,通过发行特别国债等方式增加六家大型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将增强大型商业银行发展稳健性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更好地发挥其在...

潘功胜:拟扩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规模、降低再贷款利率

潘功胜:拟扩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规模、降低再贷款利率

  2025年3月6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经济主题记者会。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国人民行长潘功胜表示,近期,为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力度,人民银行将会同证监会、科技部等部门,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同时将优化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

五部门齐发声:做优做强做大创新型企业 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

五部门齐发声:做优做强做大创新型企业 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

  3月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中国人民行长潘功胜、中国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就发展改革、财政预算、商务、金融证券等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立方风控鸟·早报(3月7日)

立方风控鸟·早报(3月7日)

  ①洛阳国宏集团完成发行10亿元公司债,利率2.65%;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②拟购买贺利氏光伏银浆事业部相关资产,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③股东江苏悦达集团拟减持不超过3967.20万股股份,即不超过该公司总股本的3%;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