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 > 第40次南极考察|踏浪万里、筑梦冰原——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回眸

第40次南极考察|踏浪万里、筑梦冰原——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回眸

2024年04月16日50785

  新华社“雪龙2”号4月16日电 题:踏浪万里、筑梦冰原——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回眸

第40次南极考察|踏浪万里、筑梦冰原——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回眸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华社记者周圆

第40次南极考察|踏浪万里、筑梦冰原——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回眸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4月16日,时隔160余天,“雪龙2”号再次驶过长江入海口。至此,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的3艘船均已安全返航。

第40次南极考察|踏浪万里、筑梦冰原——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回眸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踏浪万里,本次考察于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之际开展,460余名考察队员或奋战在冰原建设秦岭站,或奔波于“5海5站”探索新知,他们以智慧和勇气书写着南极考察新篇章。

  冰原之上起“秦岭”

  2月7日,南极大陆,再度点亮新的坐标——中国南极秦岭站。

  建设我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是本次考察任务的突出亮点。使命无上光荣,挑战前所未有:卸运中国南极建站史上最多的建站物资;搭建中国南极考察站中面积最大的单体建筑;应对南极最为恶劣的自然环境,施工窗口期不到2个月。

  “难到极点才是南极”,考察队员、中铁建工机械师周实惠的这句话道出了100多名建站队员不辱使命的决心。7点半出门,通常是干到天气变差才收工;在12级大风中站成一排,拉着一根绳子顶着风,摸索着往返于工地和宿舍……

  “大家克服极端艰苦环境的挑战,52天完成秦岭站建设,这是属于他们的奇迹。”考察队副领队魏福海动情地说。

  应对极寒强风,秦岭站竖立起极地建筑新标杆。

  一体式设计让各功能区高度集成、彼此衔接;主楼内部模块化率达45%;新能源占比超60%;采用数据化、自动化、无人化、远程化运营系统等。“秦岭站具有集约高效、绿色低碳、智能先进等特点,这是在极端环境中设计建造的极致建筑。”秦岭站副总设计师祝贺说。

  屹立于罗斯海西岸,秦岭站填补了我国南极科考布局的重要空白。

  “秦岭站独特的地理位置能够带来差异化的科考价值,是对我国现有科考布局的有益补充。”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沈君介绍,未来将依托秦岭站开展海洋生态、海冰、地球物理、陆地生态、鸟类等调查和观测监测,将为评估南极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提供基础支撑。

 探秘“5站5海”

  地球最南端,考察队员们探秘的脚步遍布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秦岭站,作业航迹串联起宇航员海、阿蒙森海、南极半岛海域、普里兹湾、罗斯海。

  在南极内陆,首次开展近红外天文观测以及近地空间环境全时段监测,冰穹A地区太赫兹天文谱线观测首次实现了谱线成图观测。

  在长城站、中山站,分别开展近岸海洋生态、湖泊生态和土壤生态环境调查、鸟类与哺乳类动物调查等,获得大量宝贵的数据资料。

  在阿蒙森海,成功布放我国在极地的首个生态潜标,有助于更好分析南极主要生物种群状态及气候变化潜在影响。

  ……

  “考察队围绕生态系统、近岸海洋、土壤环境、地质环境、大气环境、冰雪环境、空间环境等要素开展综合调查监测,取得了一批重要进展和成果。”在考察队领队、首席科学家张北辰看来,极地生态系统评估和海陆空立体观监测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3船护航驰骋万里

  开道、平整、拓宽……在冰脊丛生区,“雪龙2”号如犁地般来回穿梭,历时36小时,为载有建站物资的“天惠”轮开垦出一条水道。

  “依靠‘雪龙2’号强大的破冰能力,我们将‘天惠’轮提前引航至秦岭站卸货点,为秦岭站建设赢得了宝贵的时间。”“雪龙2”号船长肖志民说。

  以科考船为代表的支撑保障能力,是开展南极考察的重要基础。

  此次是我国首次派出3艘船保障南极考察,总航程达8.1万余海里。考察期间,通过船、站运行保障支撑累计完成38个高校、科研院所承担的国家“五大类”科研项目,数量较上一年度提升52%。

  白色冰原上,“空中力量”让每次抵达更快更准。

  2023年12月16日,完成中山站区域最后一次物资吊运后,“雪鹰102”直升机平稳降落在“雪龙”号,中国南极考察的多个新纪录也被定格——近70%的物资通过直升机从“雪龙”号舱盖吊运,单日最高吊运物资211吨,平均每小时吊运15.48吨。

  “航空保障是保障能力的重要组成,能够有效克服南极现场复杂的作业环境。”来自海直通航公司的机长梁高升介绍,考察队3架直升机执行物资卸运、野外科考、航拍探测等任务,累计飞行254小时、运输1380人次、吊运物资2006吨。

  此外,我国首架极地固定翼飞机“雪鹰601”飞行44架次,其中成功执行南极冰盖国际合作“环”计划航空调查任务,所得数据填补了东南极沿岸冰下地形关键数据空白。

  科普极地知识

  4月8日,在2架直升机、多艘船只的伴航下,“雪龙2”号驶入香港尖沙咀海运码头,这是中国极地科考破冰船时隔近20年后再度访港。

  访港期间,“雪龙2”号公众开放日、科研交流、科普讲座等一系列活动,掀起一场“极地热”。正如“雪龙2”号访港筹备委员会主席马逢国所言,“原本陌生的‘雪龙2’号和‘极地科考’成了香港市民熟悉的词语。”

  考察队是科普极地知识的窗口。“雪龙”号归航途中前往青岛,举办公众开放日;“雪龙2”号在新西兰利特尔顿举办公众开放日。

  考察队是国际交流的平台。长城站、中山站、秦岭站与澳大利亚、俄罗斯、比利时、韩国等国的考察站开展全方位交流;考察队与美国、英国、智利等国考察队开展后勤保障合作。

  考察队也是展示国家形象的名片。在巴布亚新几内亚附近海域,“雪龙2”号历经33小时,成功救援1艘遇险船只和4名随船人员。

  航次有终,求索无极。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以一段非凡的航程、丰硕的成果,致敬极地考察40周年,也定将激励更多极地赤子扬帆起航,为认识极地、保护极地、利用极地做出新的贡献。

【责任编辑:成岚】 新闻链接
  • 2024-04-16
  • 2024-04-16
阅读下一篇: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财经简讯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jjx.daiweicd.com/post/658.html

            “第40次南极考察|踏浪万里、筑梦冰原——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回眸” 的相关文章

            海信电视发布E8N系列旗舰新品

            海信电视发布E8N系列旗舰新品

              4月17日,在“AI美好生活”2024海信电视E8系列新品发布会上,海信电视官宣成为《黑神话:悟空》全球官方合作伙伴。同时,海信电视还为广大游戏玩家带来了《黑神话:悟空》的显示CP,推出了官方定制电视——旗舰新品海信电视E8N系列,以及官方合作显示器——海信显示器27G7K Pro。图片来源于网...

            HUAWEI Pura系列品牌升级 树立科技美学新高度

            HUAWEI Pura系列品牌升级 树立科技美学新高度

              近日,华为官宣P系列品牌升级为HUAWEI Pura,由此Pura系列与Mate系列继续推进双旗舰战略。4月18日,HUAWEI Pura首款产品Pura 70系列正式加入“先锋计划”,拉开了全新Pura系列的新篇章。华为商城APP显示,Pura 70系列拥有四个版本,其中,Pura 70 Ul...

            宇宙“焰火”转瞬即逝 爱因斯坦探针卫星成功“抓拍”

            宇宙“焰火”转瞬即逝 爱因斯坦探针卫星成功“抓拍”

              新华社北京4月27日电(记者张泉、张建松)银河系中心、巨椭圆星系梅西耶87、蟹状星云……爱因斯坦探针卫星成功“抓拍”的首批在轨科学探测图像27日在京发布,卫星的优良观测性能得到验证。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颗空间科学卫星由中国科学院牵头研制,于2024年1月发射升空,因主要科学...

            抓住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机遇

            抓住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机遇

              风电叶片,经过切割、分拆、处理,可分离出玻璃纤维用于再生产;废旧手机,每拆解1000万台可回收超120公斤黄金、87吨铜……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有可为。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前,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共识。对我国而言,发展循环经济需求迫切、空间广阔。一方...

            韦布望远镜发现一颗系外岩石行星可能有大气层

            韦布望远镜发现一颗系外岩石行星可能有大气层

              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 美国航天局8日在官网发布消息说,一个国际团队利用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观测发现,一颗炙热的太阳系外岩石行星可能存在大气层。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颗行星代号为“巨蟹座55e”,是恒星系统“巨蟹座55”的5颗已知行星之一,距离地球约41光年。该行星的直径约为...

            新华全媒+丨我国向巴基斯坦交接嫦娥六号任务巴基斯坦立方星数据

            新华全媒+丨我国向巴基斯坦交接嫦娥六号任务巴基斯坦立方星数据

              新华社北京5月10日电(记者宋晨)10日,我国向巴基斯坦交接嫦娥六号任务巴基斯坦立方星数据。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5月8日16时14分,嫦娥六号任务搭载的国际载荷之一巴基斯坦立方星与轨道器在周期12小时环月大椭圆轨道的远月点附近分离,随后成功拍摄第一幅影像。巴基斯坦立方星项目实...